一、案情简介
在广州老城区的一栋旧楼里,赵家三兄妹因父母的遗产对簿公堂。赵家父母赵某4与孙某育有二女一子:长女赵某2、次女赵某3、三弟赵某1。两位老人晚年多病,长期卧床,直至2022年相继离世。父母去世后,三姐弟因遗产分配产生激烈矛盾。
赵某2和赵某3声称,父母生前将存款和房产委托她们管理,并出示了2015年签署的《委托书》。她们主张,遗产应依法均分三份。然而,赵某1却质疑姐姐们“暗度陈仓”。他坚称,父母早在2016年便有意将一笔105万元的存款交给自己保管,但被赵某3拒绝;此外,父母退休金账户中的大量资金“不翼而飞”,怀疑姐姐们转移了财产。
二、争议焦点
遗产范围之争:赵某1认为,姐姐们管理的父母退休金账户(2015年至2022年)应纳入遗产分配;而赵某2、赵某3反驳,遗产仅限父母去世时名下财产,此前资金变动与继承无关。
亲情与信任危机:赵某1指控姐姐“独揽大权”,甚至出示父亲生前的微信留言,称“赵某2没良心”;姐姐们则痛心弟弟“无理纠缠”,强调父母晚年医疗和护理费用高昂,存款消耗合情合理。
三、法院判决
一审法院认定:遗产仅限父母去世时名下财产,生前财产变动不属继承范围;赵某2、赵某3凭《委托书》合法管理财产,无证据证明转移;赵某1擅自转走丧葬抚恤金,需返还两位姐姐各26800元。赵某1不服一审判决,提起上诉,二审法院维持原判。
四、律师点评
这是一桩因遗产继承纠纷引发的亲情危机,老人如果在世时就提前规划继承,通过遗嘱或公证明确财产分配,或许能避免这场亲情撕裂。另外,遗产是以“死亡时财产”为界,生前委托管理需合法凭证。家庭成员若需代管财产,应签订书面协议并定期公开账目,避免猜忌。
遗产本是父母留给子女的“最后一份爱”,但若因争夺遗财而丢了亲情,便是对这份爱的最大辜负。法律能裁定财产归属,却修复不了破碎的信任。唯有以诚相待、依法行事,才能让亲情与遗产皆得圆满。
撰稿人:程星